>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-> 委员风采
用镜头照亮乡土 以情怀助力乡村振兴——访中卫市政协委员,中卫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石文轩
2025-04-15 08:58:06   来源:华兴时报

  石文轩(左三)指导村书记拍摄。

  摄影作为直观、形象、迅速传播的独特艺术形式,在传播乡村文化、丰富精神文化生活、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,中卫市政协委员,中卫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石文轩担负起探索、记录、传播当代乡村文化、振兴乡村的重任,聚焦当代农村“新貌”、农业“新业”、农民“新人”,用影像的力量描绘新时代乡村,成为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推进的重要文化力量。

  光影赋能 唤醒乡土记忆

  “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下,光影作为一种极具感染力与传播力的文化力量,不仅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,还搭建起了一座可以连接城乡、沟通内外的光影桥梁。”石文轩说。2022年3月,他和志愿者们到沙坡头区永康镇南山台子实地走访时发现,村民们多才多艺,且产业形式丰富,涵盖了苹果种植、牛羊畜牧养殖、蜜蜂养殖及烤馍制作等。大部分村民喜欢拍摄,想通过手机拍出好的照片、视频发到新媒体平台,传播家乡丰富的文化、景观、特色产业、美食等,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乡村,感受体验乡村的魅力,推动乡村繁荣发展。

  “您看,这张苹果产品的网店主图,光线太硬,背景杂乱,销量一直上不去。”村民李大姐的苦恼让石文轩深受触动。彼时正值电商助农热潮,但许多村民用手机随手拍的照片模糊暗淡,直接影响产品溢价。当晚,他便在村委会支起投影仪,开启了第一期《手机摄影实战课》。

  从构图九宫格到自然光运用,从短视频运镜技巧到剪映基础操作,石文轩的课堂充满“泥土味”。他带着学员在果园里俯拍累累硕果,在灶台边捕捉蒸腾的热气,甚至借用村民的智能手机演示如何用毛衣袖口充当简易反光板。

  效果立竿见影,永康镇果农运用所学拍摄的苹果生长纪录片,在短视频平台播放量突破上百万,带动网店销量翻了三倍。让石文轩欣慰的是,有6名参加过培训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。

  翻开石文轩的工作日志,密密麻麻记载着特殊的“节日地图”:元宵节拍龙灯巡游;端午节记录社区包粽子大赛;中秋夜赶往工业园区为留守工人拍摄团圆影像。

  每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,石文轩奔赴乡村、敬老院等地为群众免费拍摄赠送全家福、全村福、个人证件照等,并发挥协会人才优势,为群众开展医学专家义诊、写春联、送春联等活动。

  石文轩通过建立乡村振兴影像数据库,打造乡村摄影艺术基地,让人民找到“根”,留住乡愁,发挥乡村文化建设凝聚人心的作用,营造以影助旅、以旅兴农的氛围,推动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,助推乡村产业、文旅高质量发展,助力中卫市乡镇走出特色文旅发展之路。

  摄影培训 点燃乡村活力

  2022年4月,石文轩聚焦乡村振兴和永康镇村民文艺需求,启动“光影为媒·点亮乡村”公益服务项目。他采取线上线下的辅导形式,对村民进行《影像文化知识》《手机摄影知识》《摄影构图艺术》等专题集中培训;开展“一对一”拍摄辅导,教会村民用手机拍摄传播身边文化生活;开展线上线下摄影作品展览交流,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提升审美素养;建立摄影培训交流群,开展线上辅导持续提升村民拍摄能力和文化素养;免费为村民提供摄影杂志供村民学习提升;志愿队与村民共同拍摄创作乡村题材作品;策划举办线上线下“永乐风情”乡村摄影大型展览活动。展出作品400余组1000多幅,展示传播传承乡村景观、历史文化、特色产业、传统习俗、民间艺术及村民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等,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。

  “通过开展摄影辅导、作品欣赏、主题创作等服务,让村民了解乡村文化,增强文化自信;提升服务对象的文艺素养,满足精神文化需求;提升服务对象运用手机拍摄传播家乡景观、文化、产业等水平。”石文轩说。100%的村民会使用手机拍摄;50%的村民能较好创作传播乡村文化;90%的村民对象在首届“永乐风情”摄影大赛中获奖,展出作品1000多幅,在国内摄影界十分少见,受到中宣部、中央文明办、中国文联领导高度评价。此项目于2024年8月荣获第七届宁夏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,12月荣获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。

  暮色中,石文轩站在田埂上调试无人机。远处,金黄的稻田泛起波浪,村民们正在拍摄丰收主题短视频,笑声随风传来,“过去总想着逃离农村,现在镜头却带着我重新认识这片土地。”夕阳给他的轮廓镀上金边,“乡村振兴需要更多元的表达,而我们要做的,就是让每个平凡日常都拥有被看见的尊严。”石文轩说。(记者 孙振星 文/图)


【责任编辑】:包瑞